一封来自风铃玉的情书(风铃玉怎么养开花需要注意什么)


风铃玉开始逐步升温,到如今部分品种已经荣登肉锥种类的一线热度行列了。
这可能是一些OG完全没有想象到的。
在上个版本,番杏是以生石花(Lithops)为核心的。
那时的主流审美是以矮为美”,所以那时的风铃玉是被主流审美所排异的弃儿。(风铃玉:放我出去,我并没有徒! ! .... )
====正文开始====
从前两年开始,
风铃玉开始逐步升温,到如今部分品种已经荣登肉锥种类的一线热度行列了。
这可能是一些OG完全没有想象到的。
在上个版本,番杏是以生石花(Lithops)为核心的。
那时的主流审美是以矮为美”,所以那时的风铃玉是被主流审美所排异的弃儿。(风铃玉:放我出去,我并没有徒! ! .... )
-------------------------
因为没有准确的名字和出现过较大的分类种名变动。
所以很多人对风铃玉是一头雾水。
曾经一段时间在番杏科中出现过Ophthalmophyllum这个属。
因为这个属中包含大量的风铃玉类单种。
所以也被称之为风铃玉属。
而现在呢,这种标注变的非常罕见。
更多人认可的是归类在Conophytum属中的这种分类形式。
-------------------------
接下来就不得不提到“风铃玉"这个名字。
从过去的书籍和一些网站上不难发现,
这个名字是源自于日本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名字,
但是最初这个名字是用来描述Ophthalmophyllum-friedrichiae。
也就是现在的Conophytum friedrichiae。
而其他单种是有专属于自己的名字的。
比如Ophthalmophyllum verrucosum的专属名字是稚児舞。
-------------------------
( Ophthalmopyllum praesectum ARM320 )随着引入国内,渐渐就出现了衍化,
众多玩家把与之形态类似的单种都称之为风铃玉。
后来风铃玉一词,就不再是指单种,而是指一个类型的肉锥。
而这种事情,并环是只出现在风铃玉身上,包括安贞也是如此(这个以后空了再聊吧)
-------------------------
那么如今风铃玉都包含有哪些呢?
国内最常接触风铃玉类品种比较多的种子销售商有德国AP、美国的MG (梅萨花园) ...
从它们的清单所列的单种来进梳理。
我认为更贴切-一些。
(本文与学术分类没有一点关系)
Conopytum caroli( 磁铁风铃)
Conopytum concordans( 类似磁铁风铃)
Conophytum devium(冰风铃包含两个亚种)
subsp. devium( 模式亚种,部分产地种群被称之为奶瓶、佛肚)
subsp. stiriferum(冰风铃)
Conophytum friedrichiae(红风铃、大型红风铃)
Conophytum limpidum( 绿眼睛)
Conophytum longum(白拍子)
Conophytum lydiae( 阿格尼什之眼)
Conophytum praesectum(与friedrichiae很类似)
Conophytum pubescens( 有两个类型,大的和小的名字是不-样的)
Conophytum verrucosum( 蛋糕风铃)
====1-caroli====
先从Conopytum caroli开始。
(Conophytum caroli ‘australe’ 1787.1)
(Conophytum caroli 1413.75)
这是梅萨花园的图片,两个销售编号。
目前来看caroli在风铃玉中算是比较不常见的了。
具体因为什么不知道。这是一种小型风铃,也不是很准确。因为还有比它更小的风铃。
花是粉色和白色两种。
按地理分布而言,大部分的风铃玉都是分布在南非北开普省的,那里降雨更少,更为干旱。
而只有少部分是分布在西开普省的,相对而言会好一些的环境。
caroli就归属在着少部分群体中。
很多资料上都有记载,caroli是有两个产地种群的一个位于Kliprand,一个则是更靠西北一些。
( Caroli-CR. 1393-3km-N Kiliprand磁铁风铃FL栽培的磁铁风铃)
磁铁风铃的辨识度很高。
拥有相对整齐‘窗边缘”以及可爱的体型。
(源自于青蛙的网红Caroli,拥有胖胖的肚子)
====2-concordans====
Conophytumvilletii 1809.05
Description. pubescens (formally listed asvilletii) Brakfontein,
slender clear green lobes
concordans = villetii
因为MG现在还在用villetii这个种名在销售。
Brakfontein是目前能见到的唯一产地。
(Concordans NS Brakfontein 来自FL)concordans与caroli非常像,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可它是磁铁风铃。
形状,整体,感觉都是非常像的。
不过concordans在某些状态下会表现出窗面有绒毛,
这是与caroli完全不一样的特点。
一般会开出白色的花朵。
====3-devium====
Conophytum devium
subsp. devium
subsp. stiriferum
( Conophytum devium subsp. devium SB 1141 Auteur : Marc Mougin )
上图就是非常经典的冰风铃模式亚种的状态。
因为形态的原因,也被称之为佛肚风铃或小奶瓶。(可爱的大肚子)
这是一种小型风铃玉,所以相对而言也更容易分头。
会开出粉色的花朵,也有一些个别的会开出白色的花朵。
Conophytum devium
这颗也是模式亚种, 是-一个日本大佬栽培的
-------------------------
而另一个亚种subsp. stiriferum就是大多数人都很了解的冰风铃。
( Conophytum devium subsp. stiriiferum B&H 2298 Auteur : Marc Mougin )
冰粒感十足,冰风铃绝对是一个非常贴切的代号。
它与模式亚种的花几乎是一样的。
但是体型是既然不同的,subsp. stiriiferum多数时间看起来都是细细长长,很有骨感的那种感觉。
还有就是,有一些采集编号的subsp.stiriiferum是没有或者非常少冰粒的。
-------------------------
栽培不好的subsp.stiriiferum细长且扭曲,非常的让人无法直视。
某种程度上来说,栽培冰风铃需要一定的技术。
否则真的是惨不忍睹。
====4-friedrichiae====
( Conophytum friedrichiae )
风铃玉热度与Conophytum friedrichiae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说是始作俑者也不为过。
因为最开始被追捧的风铃玉品种,是编号CM10 ,这个编号所指的便是一种Conophytum friedrichiae。
源自于科尔在Namibia采集的一个种群。Conophytum friedrichiae是拥有非常多种产地形式的。
比较有名气的就是Schwantes曾经标注出来的变种Conophytum friedrichiae var. triebneri
(这个变种形式所指的是南非境内的种群。)
这是一张mesembs 上标注出的friedrichiae的产地种群。
在南非和纳米比亚都有分布。并且产地种群隔离较远,往往这样会导致种群之间外观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风铃玉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栽培环境导致形态差异,再加上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种群差异,就会让事情看起来非常复杂。
一直到现在Conophytum friedrichiae依然是风铃玉中身价最高的颜值担当。
单颗(多头)成交价,可以破五位数的风铃玉,我想除了Conophytum friedrichiae找不到第二个品种了。
Conophytum friedrichiae在之前一直被称之为红风铃。沿用到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新奇的称呼。或者有些标注与描述,会加上比如“大型"”这样的形容词。
(青蛙栽培的Conophytum friedrichiae)
从我栽培Conophytum friedrichiae的观察来看,它们确实太容易变红了。而颜色统一度很高,往往一上色红的很整齐。
( AP种源,播种2年的肯哈德产地红风铃。没上色前的状态)
一般耳熟能详的向国内输入Conophytum friedrichiae有三个来源。
第一日本:因为栽培多浆植物算是亚洲时间最久的国家。
这些品种,很多资深大棚都有栽培,会在雅虎上和一-些其他网站上进行销售。
第二个就是MG :梅萨花园的前任BOS布莱特收藏了非常完善的风铃玉亲本。每年会稳定向全世界销售种子。
第三个就是AP :同样拥有非常完整的风铃玉收藏。同时很多种源有别于MG。
其他的多浆植物商人也会有一些,但是对比这三个来源显然就有点不够看了。
主要原因可能对其并不关注吧。
MG从去年开始在网站上提供了图片,但是.....
(源自于MG的Conophytum Friedrichiae 1797)
这种照片是用来做逆向营销的吗?
除了花朵以外,参考性是非常的低。
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大佬的照片就赏心悦目多了
比如FL的照片:
FriedrichiaeDuToit
FriedrichiaeMG1804.7
FriedrichiaeMG1822
虽然上面的图片很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并不是它们的“最终状态”。
我们对这种风铃的了解存在着断档,
当然,也不止红风铃。
事实确实如此,一般日本输入的有很好状态表现的成株红风铃,往往是不具备产地信息的。
早期国内播种的一些具备产地信息的风铃玉,很多都没有得到重视,在栽培过程中信息丢失。
而且红风铃是比较大型的,很多人所期待的“最终状态”往往会出现在第四年或者更久。
同时栽培条件也要达到。
如果裁培条件达不到,也会出现这种年份达到了。
但是看起来样子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 Conophytum friedrichi, Eendoorn )
Conophytum friedrichiae共性特征,同产地形式存在于紫花和白花两种。
但是相对而言白花的往往更常见一些。
背窗会有非常多的透明斑点,易红。
====5-limpidum====
( Conophytum limpidum (绿眼睛) )
风铃玉中辨识度最高的几个品种之一,肯定会有绿眼睛,这个品种虽然两个以上产地种群。
但是每一个都非常的绿 !而且很难变色。
在非常饱满状态下,绿眼睛通常会呈现出一种玻璃感。
这两项特征从小就非常明显。
所以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绿眼睛,都非常好辨认。
( Conophytum limpidum Auteur :Marc Mougin )
原生主要分布在( Aggeneye ) 阿格尼什与( Pofadder )帕法德之间。
不同的表现比较明显的差异,主要是体型大小方面。
(当然,这也可能融入了人为特选因素)
绿眼睛常见的花色是紫色,是有白色的记录的。
花实物真的是非常好看。中型风铃玉,也相对易分头。
梅萨销售的一款绿眼睛Limpidum 1810.31
====6-Longum====
LongumSB1066与Limpidum绿眼睛一样,Longum也是一款主题颜色为绿色的风铃。
当时Longum并没有那么种玻璃质感的光泽”
任何种群都没有, 如果以Aggeneye阿格尼什为中界线。
所有的绿眼睛都长在阿格尼什的东边。
而所有的Longum都长在阿格尼什的西边,更靠近大西洋。
而白拍子这个代号是源自于日本,( 白银寿中的潘多拉系的一个铭品也被称之为白拍子。)
白拍子本意为:一种日本女子穿着男装的舞蹈形式,这是一种祭祀舞蹈。
日本传奇人物源义经的爱妾静御前就是一位跳白拍子的舞蹈家。
也正因为这种舞蹈,被誉为日本一(日本第一)
渐渐的这个名字就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所有的longum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依然还有标注longum同义词的标签在日本流通。
上面一般标注的是herrei或longitubum。
( Conophytum longum ‘herrei' (1798)源自于梅萨花园)白拍子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一般在刚蜕皮,或者控水比较得当时,整株都会表现出一种绒毛质感。
空气湿度比较大,浇水相对于频繁都会让其短时间内变光滑。
毛绒质感消失的无影无踪。状态变化差异还是很大的。
Longum1799
不同的产地种群,在体型上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花色是主要是白花为主。有一些产地种群(编号)会开出粉花。
但是并不多。因为常见到的主题颜色总是绿色与灰色。
所以一直关注度都不是很高。
====7-lydiae====
( lydiae PA212/92 )
lydiae绝对算的上是这两年的新贵。
源自于“阿格尼什之眼”这个名号。
这到现在依然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到底什么是阿格尼什之眼。
Aggeneye阿格尼什是个非常有名的产地。
它位于北开普省的边界,很多人了解这个地方是因为另一种肉锥。
C .burgeri(灯泡) ,因为这里是burgeri的发现地。
我们不得不搬出mesembs中记录的lydiae分布图。
显然lydiae分成了两个区域,而位于Aggeneye的只是其中之一种群。
那么这个东西怎么理解,我想因该是见仁见智了。
在AP和MG的清单中,在Aggeneye采集的lydiae就有很多种。
(Conophytum lydiae, Steeneberg, s Aggeneys感天动地的画质)
比如这个就是S Aggeney,阿格尼什的南边有个叫斯坦伯格的山(berg=连山) , 就在这采集的。
Conophytum lydiae, Avril 2009
Localisation : Naib se Berg
Auteur :.Marc Mougi
而lydiae确实颜值很高,它们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拥有很大的窗。看起来很纯净,没有花纹与斑点。
( Lydiae-CR.1132-Areb图片源自于FL )
至于哪个编号好看一些 ,我感觉太丑的,都蛮好看的。
也会上色, 一般出现的颜色都是玫红色(但是我感觉是脏粉色)
但是往往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很统一的上色。
lydiae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就是刚蜕皮,或者控养比较合适的时候,窗面上是有一层绒毛的。
看起来非常高贵。其实一些原生照片上不难发现这个特征。(这是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秘密)
====8-praesectum====
( Conophytum praesectum)
Conophytum praesectum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种风铃,它们数量非常多,颜值又很高,也很容易上色。
很容易与Conophytum friedrichii混淆。
正因为这个原因,混合风铃品种几乎是无法区别的。
因为很多种风铃小苗是完全一样的。
Conophytum praesectum, Avril 2009
Localisation : Nord de Poffader
Auteur : Marc Mougin
Conophytum praesectum
Conophytum praesectum现在并没有什么准确的代号,尽管看到了一些大佬为其起了一些代号,但是似乎目前看来并未普及,就暂时不多提及了。
这是一种主要集中在Pofadder (帕法德)附近的风铃玉,( 重合分布著friedrichii)
在很多编号的产地信息上经常可以看到Pofadder.
另一部分种群分布在Aggeney的东边。
但是虽然产地只有这两片区域,采集编号却非常多。
有一些是过渡种,就是与其他风铃是非常接近的。
而多数还是Pofadder (帕法德)附近的采集形式。
Conophytum praesectumMG1802.1
大部分praesectum都是开紫色花的。
很少有开白花的。(之前有人用花色来区分它与红风铃,但是并不是很准确)
praesectum在控水比较得当的栽培环境下,窗面会呈现出颗粒感。这是很特别的。
而同样的控水环境下friedrichii窗面则会表现出绒毛质感。尤其是在Namibia分布的产地种群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同时会表现出圆锥形的体型。
对比friedrichii,praesectum会感觉小一些,更容易分头一些。
当然这也是相对。
总体来说praesectum也是非常容易上色(变红)的风铃玉。背窗也是有非常多透明斑点。
====9-pubescens====
Conophytum pubescens CR 1391
13 km a I Ouest de Platbakkies - Septembre 2015
Provenance : Graines du Mesemb Study Group n°1623
Auteur : Marc Mouginpubescens又是一种辨识度很高的风铃玉。
窗非常整齐,绿色且干净的窗,让它们很容易被认出来。
由于产地的分化,让不同产地的pubescens看起来个体差异非常大。
大型的那种,会被标注“绿翻窗,绿C10....这样的称呼。而小型的会和devium subsp. devium一样标注佛肚风铃或小奶瓶这样的称呼。但是这个大小型也是相对的。
Conphytum pubescens sB 806 - Stofkof
Auteur: jean Francois Siraudeau
比如上图的SB806 ,这个采集编号,就是小型的这种pubescensMG在销售这个采集编号时(18028) . 会标注af. (过渡种)
而Platbakkies这个产地种群,就是相对比较大型的产地种群。
Stofkloof地的pubescens与devium subsp. devium也很容易。虽然两种都会有肚子" ,但是pubescens窗面明显便大,而且会有翻套特征。有些人会认为pubescens更好看一些。
所有的pubescens都是开粉色花的,很小清新的那种粉色。这与devium的花至是蛮像的但是花并不大。
====10-verucosum====
聊到最后一个就是Conophytum verucosum(蛋糕风铃)
这种风铃除了其中的aff.与大多数风铃玉的画风是完全不一样的。
Conophytum verrucosum
Auteur : Marc Mougin某种程度上来说,verucosum可能是长的最像生石花的肉锥了。
它们并不透彻。在栽培得当的前提下,窗面会出现凹凸感觉。
这个特征类似于生石花中的荒玉。
(梅萨花园的Conophytum verrucosum (1808.4)
verrucosum是一种独特的风铃玉,无论是浇水很多的状态。
还是控水很严格的状态。它们都会表现出与其他风铃玉完全不一样的特征。
不得不说蛋糕这个名字非常贴切,但是最开始好像记得是叫草莓蛋糕?我也非常喜欢最初日本起的汉字代号稚兒舞。很可爱。
大多数的蛋糕风铃都是开白色的花朵,少部分会开出粉色的花。
植株呈现出橙色与橙红色都是相对较为常见的。
( Conophytum aff. verrucosum CM142)
值得一提的就是相对容易红的这个af.它在MG的销售编号是1809。纹路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感觉。如果按颜色来区分的话,红蛋糕?黄蛋糕?都是很有趣的代号。
Conophytumfriedrichii
上述就是关于风铃玉原生种的罗列。
几乎现在所有有中文代号的风铃玉都源自于不同的原生种或产地形式。
因为热度的攀升。一个有趣现象经常会发生,就是从混合中鉴定品种。
首先国内引入风铃玉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混合子代几乎95%以上都是不同种之间杂交授粉得到的。(在以前基本上都是随便点点的)
那么这些杂交子代,有些会携带很多模棱两可的特征。虽然看到了某些品种的影子。但是它们并不是。
比如当下正火的阿格尼什之眼所指的是Aggeneys产的lydiae。
你从混合里挑出来的那些杂交风铃玉带有lydiae特征的。能说是阿格尼什之眼吗?劝你善良。
而想要仔细的观察不同产地的特征,建议需要很好的控制状态。这样很多模糊特征会明显一些。颜色也会更漂亮。
不间断的浇水,会让贪婪的风铃玉变的丑陋。但是它们并不会像一些娇贵 的肉锥那样,很决绝的离你而去。
就算是丑陋的外表只需要一次蜕皮就可以完成塑型。(如果对控型没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尝试减少基质中的泥炭比例,甚至删除掉这个选项也可以。)
(白拍子Ophthalmophyllum herrei)
这么认真的看到这里了,
决定要与风铃玉试试交往看吗?
========END========
来源:种点东西(ID:winterloop)
作者: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